全国最靠谱股票投资咨询公司 他本该是一个伟大的总统,如今却成了一个卑劣的小人

发布日期:2025-02-11 03:43    点击次数:154

全国最靠谱股票投资咨询公司 他本该是一个伟大的总统,如今却成了一个卑劣的小人

尼克松全国最靠谱股票投资咨询公司,可能是美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总统。

美国第37任总统尼克松

美国第37任总统尼克松

在美国249年的历史中,一共诞生了44位总统,他们性格各异、能力不一,但共同的特点就是以美国利益作为至高标准。然而,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历任总统多是一些沽名钓誉之辈,往往是涂有外表而无内在,可美国第37任总统尼克松不同,他几乎是战后美国的最后一个可以被称为“政治家”的总统,其余的大多只能归为政客。

受到群众拥戴的尼克松

可尼克松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既是他一手结束了越南战争,推动了种族隔离政策废除,并且破开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坚冰;也是他带来了保守主义的高潮,还留下遗臭万年的水门事件。

美国民权运动

可尼克松偏偏又是一个非常能干的总统,他的能力似乎与道德水平成反比,道德是不咋地,可是治国安邦很有一手。当年美国媒体嘲讽能力平庸的小布什时,就是说他是卡特的名声、克林顿的自律和尼克松的道德。

小布什曾经被称为“美国最差总统”

哪怕是最讨厌尼克松的人,也无法否认,尼克松的能力是真的强,不仅在国内平息经济危机,而且在国外合纵连横,访华堪称神来一笔,直接把当时世界的第三大国拉到了身边。可以说,尼克松是那种很传统的美式政客,不苟言笑、能力卓越、形象严肃,据说他在家里都是一副西装革履的模样,随时准备投入工作,一直处于紧绷绷的状态,政治就是他的生命,他的唯一信仰。

尼克松夫妇在北京

也有人认为,尼克松是一个适合诞生在亚洲、拉美、非洲甚至是苏联的领袖,但他偏偏生在了美国。他的身上有一股西方古典悲剧英雄的气质,明知自己的命运会走向崩坏,可就是义无反顾,而他也得到了他应得的历史评价:他本该是一个伟大的总统,可惜却成了一个卑劣的小人。

尼克松

尼克松身上有一股偏执的劲,甚至到了刚愎自用的地步,他是那种绝对的结果主义者,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历史地看,冷战时期的美国就需要这样强硬刻板、老谋深算的领袖去对抗苏联,早在1959年的厨房辩论,他便意识到和苏联争霸,要避开军事领域,诉诸生活领域。

尼克松

尼克松早在1959年就鼓捣出的冷战争霸策略,直到1980年代里根上台才彻底贯彻,那就是用西方的富裕繁荣来和平演变,而整个60和70年代,美国和苏联军备竞赛的下场就是越来越落于下风。

里根、老布什和戈尔巴乔夫在纽约,没有人想到的,最先没的是后面的双子塔

纵观美国历任总统,不是名门出身,就是富商人家,罗斯福、肯尼迪、布什都来自超级政治世家,罗斯福家族、肯尼迪家族和布什家族分别是纽约、芝加哥和德克萨斯州的百年名门;杜鲁门、卡特则出身农场主家庭,家里拥有大农场,衣食无忧;艾森豪威尔从政前是美国军队的五星上将,里根早年甚至是好莱坞明星,而尼克松则来自一个纯粹的平民家庭,祖上既无显赫的历史,也没有雄厚的财力。

尼克松和肯尼迪电视辩论

这一切都必须要回到尼克松的人生原点去寻找答案,他的身上寄托着一部不同的美国历史。1913年,尼克松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的一户并不富裕的爱尔兰裔家庭。父亲是个公交车司机,母亲是个家庭主妇,平平无奇的家境和外表让尼克松从小只知道埋头苦读,他明白那是唯一的出头机会。

少年尼克松

因为拮据的家庭和苦闷的成长经历,尼克松成为了一个沉默寡言、坚强无比的人,许多认识尼克松的人都表示,从来没有见过他落泪。靠着这股韧劲和聪明的脑子,1933年,尼克松以第二名的成绩从惠提尔学院毕业,并得到杜克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其实他也被哈佛大学录取了,但他知道父母没有能力供他到东海岸读书,于是主动放弃哈佛,选择了杜克。

1995年美国电影《尼克松》

从这时就可以看出,尼克松绝非那种被情绪所左右的人,他有很清楚的利害观和强大的理性。而且,早在大学期间,尼克松就展示出超乎常人的政治热情,他很快当选校学生会的主席,并带领同学们开展各种运动,争取权益,后来黯然下台的尼克松想到那时候的意气风发会不会遗憾?

大学时期的尼克松

1937年毕业后,尼克松在纽约处处碰壁,于是只能回到加州老家成为一名律师,在那个年代,他几乎是人中龙凤,可是贫寒的出身依旧让他非常自卑,尤其面对上层社会时,那些人的举止无时无刻不在提醒尼克松的出身。1938年,尼克松登记为共和党员,在工作之余也开始参与政治。

如果不是二战,尼克松或许一辈子就只是一个小律师。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尼克松也如同那个年代的美国热血青年一样参军。1942年,尼克松加入海军,成为一名情报军官,这段参军经历让尼克松极大地锻炼了能力,而他过人的才能很快得到了军方的认可,1946年他以上校军衔退役,那一年他才33岁

凭着退伍上校的名头,尼克松的腰杆硬了起来,1946年,他开始正式参选,很快当选加州众议员,并在1948年连任成功,同年的希斯间谍案更是让尼克松一举成名。

当时冷战已经开始,美国的反苏情绪高涨,而阿尔杰·希斯是当时美国政府的高官,典型的东海岸精英,举止文明、家世优渥,而尼克松却将他打为“苏联间谍”,并且无所不用其极地成功定罪,尼克松凭此一举成名,顺利当选参议员。自此,尼克松迎来了他的机会。

麦卡锡主义

和英国议会制分贵族的上议院和平民的下议院类似,美国立法机关也分为精英的参议院和平民的众议院,二者合称“美国国会”。众议院的众议员按人口比例从各州挑选,任期2年,一般只负责本州事务;而参议院的参议员地位更高,任期6年,每个州不管人口多寡都有2个参议员,负责审议全国事务提案,白宫的任何提案都需要由参议院多数同意才能通过。

在美国,参议员就是那种典型的美国精英形象,白人、家庭和睦、长相身材俱佳、高学历、举手投足精英范,有这样一句名言:“每一个参议员都有机会成为美国总统”。而尼克松是真的没有什么背景,在极其讲究血统和出身的西方世界,他这样的人才是异类。

在当时的美国国会,尼克松和麦卡锡以强硬对苏、对华著称,后者甚至大搞麦卡锡主义,以“莫须有”的罪名对任何有社会主义倾向的人定罪,虽然尼克松也很保守,但他没有麦卡锡那么魔怔,更讲究策略,因此得到了总统候选人艾森豪威尔的青睐,被选为副总统。

艾森豪威尔和尼克松

这可谓是时来运转,1952年大选当年只有39岁的尼克松,非常年轻,并且来自加州,可以为艾森豪威尔吸取年轻人和加州地区的选票。1953年,艾森豪威尔和尼克松胜出,而尼克松也由此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副总统之一,年仅40岁。

二人庆祝总统选举成功

尼克松素有己见,却又十分忠诚,他与艾森豪威尔之间龃龉不断,但是每每都可以漂亮地完成任务,因而很快被委以重任。在美国的制度框架中,副总统相当于摆设,权力全部来自总统,艾森豪威尔上任时已经是个花甲老人,而且是将军出身,其实不太会治国理政,他先是让尼克松全权负责外交和国防事务,之后干脆让他三次代行总统职权,几乎是副总统之最。

艾森豪威尔

比如1953年,朝鲜战争确立停战,尼克松接手后,立刻一改杜鲁门政府的温和政策,不对朝鲜和苏联做丝毫让步,硬生生保住了新生的韩国。这位平民出身的副总统,很快引起了那些老牌政治世家的注意,他们都认为尼克松是个“硬茬子”,很难说话,在共和党内名声都不太好,然而尼克松又实在很能干,什么棘手的事情,往往都被丢给他,到了后来,艾森豪威尔已经离不开他。

平民家庭的背景,让尼克松在一群权贵之间,有剧烈的不安全感,浑身都是刺,常常自我防御过度,这也成为后来毁掉他政治生涯的主要原因。1956年,尼克松连任副总统成功,这8年的副总统经历让他积累了大量施政经验,并且深入参与了美国的外交事务,与苏联的领导人常常碰头。

1959年的厨房辩论,是尼克松在国际政治崭露头角的开始,简直是一鸣惊人。那年,美国国家博览会在苏联莫斯科召开,尼克松有意引导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走到美国厨房的展览区,从小小的厨房切入,展示了美国制度的优越性。

有意思的是,美苏两国在展示自己的强大时,选择了不同的东西,赫鲁晓夫告诉世界苏联有威力最大的导弹和坦克,可以荡平一切对苏联有威胁的敌人;而尼克松告诉世界美国有最好用的洗碗机和冰箱,可以为所有国家的百姓提供便利舒适的生活。

从厨房辩论就可以看出尼克松老道的政治能力,他深谙攻心为上的道理,策略性地扬长避短,在当时,苏联的军事力量强与美国,但是全世界的老百姓刚刚经历两次世界大战,都十分厌恶军事力量、国家霸权这样的宏大叙事,更愿意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尼克松抓住这种心理,他很清楚对于西方世界和渴望富裕的第三世界来说,再强大的武器也比不上一台小小的洗碗机。

那背后是美式中产阶级的美国梦模板。尼克松是一个绝对老练、精明的政客,他对美国的所有政治事务了如指掌,也很清楚地明白美国社会运行的底层逻辑。他知道美国之所以强大并非是因为美国百姓,而是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缘条件和历史机遇以及从全世界吸取的资源和财富。

而美国最大的短板无疑就是大资本、大财团垄断一切的问题,种族问题不过是一个“表现”,要和苏联争霸,必然不能提及“社会公平”,而要专攻“贫富差距”,告诉世人苏联贫穷而美国富裕,对于那些对政治、历史一知半解的人们而言,很容易就认为美国的制度是世界上最优越的。

厨房辩论说到底只是一个“乌托邦”,因为美苏所描绘的各自的理想生活都只是梦幻泡影。1959年的厨房辩论影响深远,它不仅是美苏两个国家生活方式的迥异,更代表着两种文明、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碰撞,而当时作为副总统的尼克松面对整个苏东集团的一把手赫鲁晓夫却毫无惧色,这给美国人很深刻的印象,如果不是年轻的肯尼迪,1960年大选的胜者应该是尼克松。

肯尼迪

肯尼迪是时代的宠儿,60年代,美国二战婴儿潮的一代人正好长大,他们叛逆不安,希望打破死气沉沉的政治态势,而电视技术的飞速进步也让总统候选人的辩论变成电视直播,所有观众可以直观地看见总统竞选人的模样,与不苟言笑的尼克松相比,风度翩翩的肯尼迪实在太占优势。

事后调查发现,当时64%的电视观众都支持肯尼迪,而72%的收音机听众都支持尼克松,从侧面证明,尼克松的能力绝非肯尼迪可以比肩。1962年,在竞选加州州长时,尼克松再次失败,他迎来了人生的低谷,差点退出政坛。然而,时也命也,民主党政府不合时宜地发动了越南战争。

越南本是法国殖民地,在1945年后独立,并分裂为苏联扶持的北越和美国扶持的南越,1954年法国宣布撤军,次年北越发动南下攻势,而美国害怕整个东南亚都会倒向苏联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在1965年正式介入越南战争,自此,越战成为美国社会流血不止的伤口。

同时,因为1964年的美国大选,共和党惨败,民主党不仅获得了总统之位,而且还得到了国会多数席位,共和党大佬都避其锋芒,这就给了草根尼克松机会,他和特朗普很像,都是因为传统建制派式微被推到前面当炮灰的,但是他却抓住了机会,当时的民主党政府正遭遇越战惨败和芝加哥骚乱的失败,尼克松由此在共和党无人出战的1968年大选中爆冷胜出。

尼克松和特朗普

1969年,尼克松宣布就职总统,在蛰伏了9年后,他终于重返白宫。客观地看,其实尼克松的一生其实失败远远多于成功,但是来自底层的韧性,让他像个打不倒的不倒翁。当时冷战正处于苏攻美守的情况,越南战争不断消耗美国的国力,而内部的种种民权运动也在加大社会的分歧,与此同时,经济的颓势、毒品的泛滥、暴力的盛行都让美国走到了摇摇欲坠的边缘。

尼克松信心满满地准备收拾着一个烂摊子,当时的美国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越南战争,尼克松没有民主党政府的包袱,他认为美国有必要战略收缩,他从不被什么虚假的意识形态所束缚,而是干脆了当地提出“和平,荣誉,美国优先”,指出要把越南战争“越南化”,渐渐撤出所有美军。

并且,针对当时苏联的咄咄逼人,他也改变了早年强硬的对华政策,而寻求和中国改善关系,缓和冷战局势,专注发展美国国内经济,遏制通货膨胀和失业率飙升的问题。1971年,他派出自己的特使基辛格秘密进入中国,并亲自在1972年顶住美国国内巨大的舆论压力和中国接触。

在与中国破冰的同时,尼克松还放下了对抗的思维,破天荒地同时与苏联改善关系,不仅免除了苏联在二战时期从美国借的债务,还提出要向苏联提供7.5亿美元的信贷资助。这一顿操作下来,哄得苏联很开心,甚至同意与美国一起销毁部分核武器,而尼克松毫无立场只为国家利益的施政风格,也看得华盛顿那些权贵们目瞪口呆。

尼克松对内抑制第一次石油危机引发的经济通胀,提振经济,对外干脆利落地决定结束越南战争。他敏锐地发现了美国制造业的衰落,因为越战导致了大量本该被用于产业升级的资源浪费,1971年他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主动终结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退为进,让美元贬值,吸引制造业回流,减税并增加财政支出,尼克松的经济政策非常奏效,短短4年,美国的经济即开始回暖。

针对民主党政府留下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尼克松提出了毒品战争和罪恶战争两大口号,在外交上强硬地要求墨西哥、哥伦比亚配合美国的禁毒行动,在内政上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支持司法部门和警察机关打击黑帮,尼克松从不”妥协,他认为吸毒不是个人问题,而是社会堕落的开始。

尼克松发表《毒品战争》演讲

这一系列政策,让尼克松得到了美国社会的普遍支持,但是却不断惹恼了权贵集团的利益。尼克松早在副总统时期就和国会的关系紧张。1969年,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尼克松就擅自下令让美国空军轰炸了柬埔寨境内的越共基地,以逼迫北越当局和平谈判,而且尼克松事先没有告知美国军事委员会,这让那些将军们非常生气。

同时,1972年的秘密访华,也让美国国内的大量政客非常不满。尼克松如同一个君王,他拒绝将权力与任何人分享,他的决策虽然总是对的,但是让他的党派、内阁、部长都没有什么参与感。他刚愎自用的性格来自他卑微的出身,他不相信任何人,只相信自己,连他的心腹基辛格都评价道:尼克松几乎没有任何朋友,他也不需要朋友。

基辛格和尼克松

1972年对于尼克松而言,是非凡的一年。那一年他成为首个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与苏联签署了多种缩减军备的协议,同时也爆发了他生涯最大的政治危机水门事件。1972年是大选年,在内政外交屡屡获得功绩的尼克松,却也失去了庞大的文官政府和财团的支持。

因为卑微的出身,尼克松有很强的患得患失情绪,总是认为有人要攻击他。尼克松是那种只在乎大局利益而非个人得失的政治家,而他刚愎自用、说一不二的性格和施政风格正好遇到了日益娱乐至死的美国社会,遭到年轻一代的强烈反感,哪怕他有很强的能力。

他很喜欢用一些灰色手段,比如特务,还大量削减军费和精简官僚机构,百万漕工衣食所系,这些大佬都是一些名门之后、四世三公,哪里是尼克松一个穷小子出身的人能碰的,因此招致了共和党和民主党的共同反对。

即使是在大选年1972年,尼克松也没有放松执政,他出人意料地以“圣诞轰炸”等军事行动逼迫不愿让步的北越回到谈判桌前。如果不是1974年尼克松仓皇下台,北越不一定有胆子一举南下统一,北越正是抓住美国国内政治动荡无暇顾及越南局势而成功的,只能说牵一发动全身。

但也也正是因为尼克松滥用总统军事权力,让美国国会在1973年通过了《战争权力法案》,限制美国总统的军事权力,可见两党都对尼克松抱有很大的怨念。

当时,尼克松携访华的重大成果、越南战争停战谈判的成功回到美国,又凭借着上一任期不错的经济和外交表现,一时风头无量,在当年的大选中,拿下了50个州中49个,几乎是狂胜。可是,从这里开始,他的人生急转直下,那就是“水门事件”。

尼克松不信任庞大的联邦政府部门,而喜欢组建一堆只忠于自己的幕僚团,没想到,弄巧成拙了。1972年总统大选期间,他的安全顾问麦科德组成5人窃听小组潜入民主党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竞选总部窃听和偷取资料。

事发之后,尼克松虽然事前不知情,但他选择了以一个成熟政客的老练姿态欺骗美国百姓,让大家认为这一切真的与他无关,于是连任成功,没成想,潘多拉墨盒自此打开。

其实,尼克松根本没有必要去偷听民主党的竞选策略,因为他本就稳操胜券。然而随着事件发酵,民主党不肯善罢甘休,终于一查到底。如今证实,尼克松并非水门事件的指示者,他的错误在于他想要掩盖这一丑闻,甚至让中情局介入阻扰联邦调查局,强行命令司法部长中断调查,这就把事情从简单的掩饰丑闻变成了违宪行为,因为三权分立制度下,总统不得干预司法正义。

历史总是充满偶然,如果不是一群猪队友,尼克松本可以轻而易举地掩盖水门事件,因为当时的美国百姓其实不在乎这个,毕竟尼克松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总统,揭露水门事件的关键人物有三个,《华盛顿邮报》的两个小记者和当时联邦调查局的副局长费尔特,前者是为了博出名,后者是为了报当时尼克松没有把自己提拔为正局长的一箭之仇。

费尔特

于是,事情就此严重化。一开始尼克松提出会给予丰厚的报酬和适当的“照顾”,于是窃听的五人小组视死如归把所有罪名揽下,然而为首的麦科德在知道自己可能被判20年的时候,立刻动摇了,把白宫牵扯了进来,随后尼克松的法律顾问迪安本来也是说要替老大扛罪,然而在知道自己要判40年的时候也是变节了,终于火烧到了尼克松身上。

当时抨击尼克松的杂志

从他被牵扯开始,他做没做根本不重要了,因为人是他的人,责任理应由他来负,而且问题是尼克松在一开始知道后就没想着大义灭亲,而是要遮掩,这就很成问题了。如果和你真的无关,为什么要遮掩呢?而且最要命的是,尼克松在白宫办公室安装了监听器,这本来是为了更好收集信息而做的,然而也录下了许多他想要掩盖水门事件的录音。

民主党组建的特别调查委员会检察官考克斯要求尼克松交出录音带,尼克松想都没想就以总统特权拒绝了,而且他还让司法部长理查森解雇考克斯,有些事情不上称不重要,上了称几千斤都打不住,此时的尼克松一错再错,不是他干的也是他干的了。

理查森拒绝了,他居然把他炒鱿鱼了,安排了副部长上位,继续要求中止调查,转正的副部长也拒绝了,他再次把继任者炒了,消息传出,被媒体称为“星期六夜大屠杀”,300多万个电话、邮件如潮水涌入白宫,斥责尼克松是“美国希特勒”。

到最后,连那些传统建制派的共和党人都放弃了尼克松。基辛格后来评价说,如果不是水门事件,尼克松将有充足的时间处理越南战争,越南会如同朝鲜半岛一样确立为两个国家,他也有精力去处理美国社会的种族问题、毒品问题和就业问题,美国也许可以更早打赢冷战。

因为水门事件实在太过出名,以至于后世任何轰动性的现象级事件,都以“门”来命名,比如“拉链门”、“艳照门”。

驱逐尼克松

”水门事件的影响早就超出了作为一个政治丑闻本身,事实上“非法闯入”是水门事件影响最微不足道的部分,它更大的影响是因为而上升到整个美国历史的高度,事关西方文明、美式制度、普世价值和新闻正义的合法性。水门事件扩大的深层原因还有尼克松这样的一个平民总统与美国老牌精英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这些人操控着媒体,一旦抓住一点尼克松的黑点便使劲放大。

尼克松的法律顾问迪安

无奈之下,尼克松只得上交自己在白宫的录音带,他还有最后一个特权,那就是可以让助手处理录音带,结果这名助手认为尼克松上交录音带这么自信,应该没问题,原原本本保留了所有内容。终于,尼克松走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美国国会以妨碍司法、滥用权力、蔑视国会三大罪证开始弹劾尼克松,最终以276票支持弹劾,99票反对,59票未决定通过了弹劾决定。

尼克松到底是一个政治家,还算有点傲骨,在决议生效前,他主动发表了全国电视讲话,辞去了总统职务,也成为了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主动辞职的总统。

从尼克松之后,美国诚信、忠诚和公平的传统政治道德一落千丈,那个时代的美国中产阶级社会,十分注重道德人品,尼克松因为水门事件下台后,甚至买不到房子,不是因为没钱或者他有案底,而是因为没有人愿意和他做邻居。

更重要的原因是,尼克松的卑劣行径首次让所谓“人人机会均等”的美国梦神话在全世界面前破灭,原来美国总统这个号称这个世界上权力最大的人,也不一定总是一个正人君子,更可能是一个小人,美国的制度设计并不是完美无缺的。

当时的美国社会处于分裂状态,种族、阶级、性别、地域等矛盾都非常严峻,而尼克松无疑是唯一一个可以暂时愈合分裂的总统,而他的下台,加剧了这种撕裂。当时羸弱不堪的美国,正因为越南战争、民权运动和经济危机而摇摇欲坠,需要一个强势能干如尼克松的总统来弥合裂痕,对抗苏联,然而他的匆匆下台,不仅让美国社会陷入更加严重的宪政危机,更让后续的卡特这样优柔寡断的总统加剧了社会的分裂。

卡特

尼克松是一个极有抱负的人,如果不是水门事件,尼克松本可以做出更大的功绩,甚至可能提前结束冷战,但他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如同后来因为桃色新闻而被边缘化的克林顿。

此后,许多美国人认为尼克松是美国最差的一任总统,他的问题不是治国能力不行,而是道德水平太低,你无法从他身上挑出任何黑点,除了水门事件,以至于他被罢免的时候,苏联都惊呆了,他们不敢相信美国人居然因为“道德问题”而帮他们把这样一个难缠的对手弄掉了。

你可能以为如此强硬刻板的尼克松是一个绝对的种族主义者、保守派,但其实尼克松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创立了环境保护署,亲自前往南方考察,废除了种族隔离法。他的大局观可能是二战之后美国总统之最,他不会为意识形态或任期限制,就拿他能够突破西方世界普遍反共的倾向而选择访问中国,制裁苏联,果断地退出越南战争和放弃美元与黄金挂钩,就可以看出,尼克松是一个极其务实且眼光长远的总统。

其实,比起那个口号喊得震天响的肯尼迪,尼克松才是真正务实的人,他实打实地推进了种族隔离法的废除,推动了民权运动的立法,他是马丁·路德·金等民权运动家真正尊敬的人。

这些事如果让肯尼迪去做,他一件都做不到,肯尼迪更像是一个国民偶像,风度翩翩、知书达理,什么事情都要做得最好看而不是最好。而尼克松是真正的政治家,比如1971年放弃美元与黄金挂钩简直是神来之笔,美国依旧可以通过自己的强大的经济金融霸权剥削世界,但是却不需要付出任何维持美元购买力的成本。

尼克松起于底层,在具体的工作中摸爬滚打,经历多次失败,也有过辉煌,最终站在了权力的最高处,访问过中国,斗争过苏联,亲手结束越南战争,终结美元霸权,然而依旧雨打风吹去,一起水门事件遗臭万年,一夜之间从万人之上的一国总统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尼克松的这一生不可谓不传奇。

尼克松在中国

1974年,副总统福特接任总统,特赦了尼克松。后来事实证明,和能力卓越的尼克松相比,福特实在是个草包,能力平平不说,更是连基本的战略判断都做不到,也有人认为尼克松之所以选他做副手,就是告诉国会,你要是罢免了我,就让他当总统祸害美国了。

福特

在尼克松被美国人唾弃之时,他发现,似乎只有中国还挂念着自己。1976年,尼克松已经因为水门事件下台2年,我国再次正式邀请他访华,这是出于对当时福特政府拒不承认已经谈妥事务的施压,也是显示中国绝非“落井下石”的国家,尼克松虽然私德有亏,但他曾经为中美关系正常化迈出坚实的一步,他理应是我们的朋友。

当时的尼克松已然一介布衣,甚至差点入狱,而中国政府依旧以总统待遇接待他。因为尼克松已经是平民,中国还专门派遣与美国总统空军一号同机型的波音707去美国接他,并且由国家领导人接待,落榻钓鱼台国宾馆,最让尼克松感动的是,当时重病缠身的毛主席依旧亲自与他会面,既是为了再续故情,也是为了敦促美国政府尊重中国人民的利益。

尼克松离开中国的时候,泪洒当场,多年之后回忆起这桩往事,仍然心潮澎湃。1976年的邀请也引起美国政坛的大震荡,中国宁愿邀请不光彩的尼克松,也不邀请福特,已经很说明问题了,于是福特就被认为是无法应对中美关系问题,后来的卡特就把中美关系正常化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尼克松夫人在中国

1993年,尼克松拖着病躯最后一次访问中国,此行没有政治目的,更像是一个老朋友对中国的最后一次回顾。次年尼克松去世,在多年之后,人们似乎可以更加理性地审视他,福特、卡特、里根、老布什、克林顿等五位总统到场,送别尼克松,他并不幸福但绝对传奇的一生落下帷幕。

尼克松机关算尽,最后却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他的能力很强,也很聪明,可是却没有学到做人的道理,变成了“政治动物”,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连良知都丢了。而他卑微的原生家庭出身,也成为一辈子束缚他的枷锁,也折射出美国社会的等级秩序是深入骨髓的。

当一个穷小子成为总统,他患得患失,为了实现抱负,不惜丢掉了人性中最美好的道德、原则,也失去了朋友,就像电影《对话尼克松》中的情节,尼克松在卸任之后,终于吐露心声,无论他们这些草根做得再好,也不过是那些含着金汤勺出生的大人物眼里的可笑小丑。

2008年美国电影《对话尼克松》

他也许有愧于美国人民,却无愧于自己,他带美国走出了越战泥潭,与中国进行交往,与苏联改善关系,弥合了种族分裂,抑制了经济衰落,打击了毒品犯罪,在那个摇摇欲坠的年代将美国社会尽最大的可能凝聚在一起。

正如美国媒体对他的评价:“他本该是一个伟大的总统”,或许草草下台才是这个不合群的孤独总统的最好结局,他来过这大舞台,做到了自己的最好,足矣。




相关资讯